观看演出的部分戏票。 张劲羽供图
来江苏南京上大学后,我逐渐养成了进剧场观看线下演出的习惯。得益于学生公益票、惠民福利票等政策,我与许多同为学生的戏剧爱好者们一样,可以用较低的成本频繁观剧。与“烧钱”的印象不同,戏剧并非高高在上的小众艺术,完全可以是普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。只需100元、80元甚至免费的门票,我们就能轻松跨越实与虚的门槛,走进绚丽多彩的戏剧世界。
尤其近年来,繁荣的演出市场为戏剧爱好者提供了无比丰富的选择。许多经典剧目巡演10余年经久不衰,各个院团的新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海外引进的优秀作品更是数量繁多。一座座剧院作为城市的重要文化地标,通过精心策划的戏剧节、演出季,轮番上演着目不暇接的好作品。
由于江浙沪地区的交通网络完善,城市之间的通勤非常便利,所以我的看剧足迹不只停留在南京,而是延伸到上海、杭州、苏州、扬州、南通等多个城市。我身边有许多剧友,为了喜爱的剧目甚至不惜跨越大半个中国,去跟随巡演解锁一座又一座新剧院。
截至目前,我在本科及研究生一年级期间一共观剧161场,累计写下剧评与剧场随感14万余字。于我而言,戏剧不仅仅是茶余饭后的生活调剂,也是培养美学感知、训练逻辑思维的重要方式。相较于我的专业——文学,我在剧场之中感受到了更强烈的共时性与交互性。
在戏剧课上老师曾说,优秀的戏剧一定与“人”有关。在我自身的剧场体验里,戏剧的意义不仅在于其内容本身对人文精神的抒发,还在于故事之外自然而然生长的“人”的联结。从观众席到舞台,剧场毫无疑问是所有参与者共同组成的巨大场域。舞台上的“真实”并非无懈可击,反而无比脆弱,但正是在幕布、道具、灯光和演绎之上,所有人的灵魂共振出那些熠熠生辉的语言、音乐和舞蹈。“真实”在舞台上的血肉与情感中生发,以一滴眼泪作结,最后还给舞台下的你。
也许,在那个帷幕拉开、灯光暗下的时刻,属于舞台的“魔法”开始生效,再多的舟车劳顿都随之消散,只留下满心的期待。每一个目不转睛的夜晚,观众们不约而同抛掉社会身份的束缚,将身心都交给艺术性的愉悦,去完成一场穿越古今又环绕宇宙的漂流。我相信很少人会在剧场中感到孤独,不会再有如此干净而心无旁骛的场合,让你感到置身于万物之中。
如今再度回望,我从戏剧中受益良多。它使我重新捡起了写作,使我习惯于凝视和思考,使我时常浸淫在难以言喻的震撼和感动之中。剧场于我,于所有热爱这里的观众而言,就是一座美好的桃花源。它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清澈纯净的喜悦,让我们看见并深信,在日常生活的平凡之外,还有更加广阔的美的天地。
(作者为南京大学文学院学生)
《 人民日报 》( 2025年10月07日 08 版)
股票配资查询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